天文攝影的鏡頭: 另類選擇 - 酒紅鏡頭
oldmiow 天文攝影的鏡頭: 另類選擇 - 酒紅鏡頭 用來天文攝影的鏡頭得花多少錢? 這個問題非常寬泛,要明確回答該問題,得進一步確認鏡頭的參數及性能,比如鏡頭焦段多少,色差、像差等等鏡頭光學瑕疵嚴重否,貴一些的鏡頭 通常 對光學瑕疵 校正得更好,但是一些便宜的鏡頭,也能有令人接受的 表現,比如下方 (圖一) 影像是由一顆鏡芯約200新台幣的鏡頭所拍攝。 圖一,著名的 "北美洲星雲" NGC7000及周邊區域 以焦距90mm的酒紅鏡頭搭配D5100相機 於重光害區下,採單張影像1分鐘曝光, 共曝光180張亮場影像 本文將介紹該款 焦距 90mm 焦比f/4.28 線掃描鏡頭 (俗稱酒紅鏡頭) 的 成像品質 、 鏡頭設計與外觀 ,最後 總結 使用 這顆鏡頭的 感想 。 §成像品質 遙遠的恆星是很好的近似點光源,近似點光源的成像如同圓點,因此被稱為 "星點" , 天文攝影可以透過 "星點" 評判鏡頭的光學品質 ,評判方法主要 大小 、 顏色 以及 形狀 。 星點在成像面的 大小 需要透過 天文攝影的感光元件 (4) : 像素大小與採樣 介紹的方法才能準確得知,不過經驗上,若感光元件的像素大小約 4~5微米,數位影像中 星點的寬度在4~5像素算是不錯的 (FWHM大概3個像素) 。 而顏色跟形狀可以直接觀察影像來判斷,透過 顏色 可以判斷色差 (色散) 是否嚴重。在嚴重色差的情況下,星點外圍會有嚴重的色圈,比如藍圈或紫圈 (俗稱為藍色或紫色 "溢出") ,代表藍紫色光成像的星點較大 , 任何帶有透射鏡片的光學系統都有色差,只是色差 是否 少到無法察覺,為了克服色差,可以透過多組鏡片以及加入低色散鏡片來輔助修正,通常焦比越慢,色差越容易克服,但 就算採用了ED鏡片,也無法保證 基本 "無色差" , 比方Nikon 180mm f/2.8 ED AI-s這顆使用ED (Extra low dispersion, 超低色散) 鏡片的鏡頭, 星點外圈依然有紅偏紫色的色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