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攝影的鏡頭: 另類選擇 - 酒紅鏡頭


oldmiow

天文攝影的鏡頭: 
另類選擇 - 酒紅鏡頭


     用來天文攝影的鏡頭得花多少錢? 這個問題非常寬泛,要明確回答該問題,得進一步確認鏡頭的參數及性能,比如鏡頭焦段多少,色差、像差等等鏡頭光學瑕疵嚴重否,貴一些的鏡頭通常對光學瑕疵校正得更好,但是一些便宜的鏡頭,也能有令人接受的表現,比如下方 (圖一) 影像是由一顆鏡芯約200新台幣的鏡頭所拍攝。

 

圖一,著名的 "北美洲星雲" NGC7000及周邊區域
以焦距90mm的酒紅鏡頭搭配D5100相機
於重光害區下,採單張影像1分鐘曝光,
共曝光180張亮場影像


     本文將介紹該款 焦距90mm 焦比f/4.28 線掃描鏡頭 (俗稱酒紅鏡頭) 的成像品質鏡頭設計與外觀,最後總結使用這顆鏡頭的感想


§成像品質

     遙遠的恆星是很好的近似點光源,近似點光源的成像如同圓點,因此被稱為 "星點" ,天文攝影可以透過 "星點" 評判鏡頭的光學品質,評判方法主要大小顏色以及形狀

 

     星點在成像面的大小需要透過 天文攝影的感光元件 (4) : 像素大小與採樣 介紹的方法才能準確得知,不過經驗上,若感光元件的像素大小約4~5微米,數位影像中星點的寬度在4~5像素算是不錯的 (FWHM大概3個像素) 。

 

     而顏色跟形狀可以直接觀察影像來判斷,透過顏色可以判斷色差 (色散) 是否嚴重。在嚴重色差的情況下,星點外圍會有嚴重的色圈,比如藍圈或紫圈 (俗稱為藍色或紫色 "溢出") ,代表藍紫色光成像的星點較大任何帶有透射鏡片的光學系統都有色差,只是色差是否少到無法察覺,為了克服色差,可以透過多組鏡片以及加入低色散鏡片來輔助修正,通常焦比越慢,色差越容易克服,但就算採用了ED鏡片,也無法保證基本 "無色差" ,比方Nikon 180mm f/2.8 ED AI-s這顆使用ED (Extra low dispersion, 超低色散) 鏡片的鏡頭,星點外圈依然有紅偏紫色的色圈。

 

     圓形自然是星點最好的形狀,影像中心的星點應該要是圓的,若不圓則可能表示組裝品質不良造成光軸偏移,或感光元件因為接環等等機械元件的公差,而無法垂直光軸,從而產生焦平面歪斜,也可能單純是赤道儀追蹤不準確或晃動,導致星點拖線所致。影像偏離中心 (離軸) 的星點,比方四個角落的星點,則可以反映像差和場曲等等光學設計的綜合品質,常見的問題是離軸星點呈現奇形怪狀,不過就算是昂貴的鏡頭或者天文攝影用的天文望遠鏡,都不一定能達到整張影像的星點都圓潤無比,離軸星點多少會有點變形 (通常是橢圓),當然變形嚴重與否還牽涉到感光元件的尺寸,尺寸越大則數位影像的四角就離軸越多,要維持星點圓潤就越困難。

 

圖二,加上標註的 (圖一) 單張1分鐘曝光
原始影像按照預設機器內白平衡直接輸出


     上方 (圖二) 是 (圖一) 單張1分鐘曝光的原始影像,按照預設的機器內白平衡直接輸出,由於相機修改過紫外與紅外線截斷濾鏡 (UV/IR cut),因此透過預設白平衡直接輸出的影像來判斷星點顏色並不準確。

     下方 (圖三) 是不同星點的色差比較,從左到右分別展示了 (圖二) 中以箭頭標出的六顆星。


圖三,從左至右分別是
天津五 (Nu Cygni)、天津增卅一 (56 Cygni)、天津增卅二 (57 Cygni)天津四 (Deneb)、天津一 (Sadr)、天津八 (Zeta Cygni)
最上方是單張曝光的線性圖,中間是上方圖拉伸後的樣子
最下方則是疊合並處理好的影像


     (圖三) 中可以發現,最亮的天津四雖然線性圖看起來有點紫圈,但是疊合並拉伸後顏色呈現很自然的藍色,天津八由於顏色橘黃,色差也不是大問題,但右邊三顆中等亮星,尤其是色調較藍的,則有較明顯偏紫的色差,而畫面中更暗的星通常色差都不明顯。

 

 

 

     接著觀察影像的星點形狀,下方 (圖四) 左右兩張都是將影像分別擷取9個局部所產生的拼接影像,包含影像的中心、上下左右以及四角位置。

 

圖四,放大並擷取影像各處的拼接局部影像
左邊是單張曝光1分鐘的線性原始影像拉伸後所得
右邊是疊合並處理後的影像 (圖一),右圖影像範圍稍有裁切

    拍攝時鏡頭所接的相機是Nikon D5100,感光元件的尺寸是APS-C規格,影像邊緣可以明顯看出彗差 (彗星狀的像差) ,星點的大小也較大,但並沒有非常嚴重,因此若不放大檢視影像,應不太明顯,還算可以接受。

     雖然離軸星點有彗差,但酒紅鏡頭的成像也是有優點的,即亮星的星芒呈現柔和圓潤的形狀,不會像一般的鏡頭,在縮光圈後出現刺狀的星芒 (diffraction spike) ,由於亮星在影像上大而很明顯,且星點越亮,則星芒越大、越明顯,因此對整體的觀感影響應該比彗差更顯著

     星芒來源於繞射 (衍射) ,芒的方向垂直於阻擋物邊緣,光圈葉便是阻擋物,由於葉片邊緣不是完整的圓弧排列,因此星芒呈現刺狀,而刺的數量是光圈葉數量的1倍 (偶數光圈葉) 或2倍 (奇數光圈葉) ,圓形的口徑相當於無窮個光圈葉,星芒的能量便會360度均勻散佈而形成圓潤星芒,比如一般的折射望遠鏡便是如此。

 

§鏡頭設計與外觀

      酒紅鏡頭得名於其後組鏡片的鍍膜,在斜向照光下,其會有明顯的酒紅色反光。該鏡頭據稱為事務機上拆下,原本用作掃描文件用的鏡頭,此外酒紅鏡頭並不是一般的相機鏡頭,而是線掃描鏡頭 (line scan lens) ,這種鏡頭主要用於工業自動化檢測平面產品如顯示面板、電路板或者掃描紙張信息等等 "平面用途" ,因此在設計鏡頭時,便著重於近物成像的光學性能。

     關於酒紅鏡頭這款 90mm f/4.28 線掃描鏡頭的焦比 (光圈) ,一般攝影圈和商家幾乎都標 f/2.8,因此如果若要找到這款鏡頭的信息,需要以 "酒紅鏡頭 90 f/2.8" 或 "工業鏡頭 90 f/2.8" 等等關鍵字搜尋。 f/2.8 可能是來自於鏡頭端往鏡尾端看,去掉內部第二組鏡片周圍遮擋的孔徑,但這不是實際的收光孔徑 (入瞳徑,entrance pupil)。經同好使用遠心鏡頭測量,該 焦距90mm 線掃描鏡的入瞳徑約21mm,因此焦比是f/4.28而不是f/2.8


圖六,兩顆 90mm f/4.28 線掃描鏡頭的鏡芯
注意這是鏡芯,不包含調焦結構


圖七,兩顆 90mm f/4.28 線掃描鏡頭的鏡芯
鏡頭左右排列如 (圖六)
此為前組照片,兩顆鏡頭的鍍膜稍有區別,但很相似
另外鏡片周圍有一圈白,為霧面無消光的鏡片邊緣


圖八,兩顆 90mm f/4.28 線掃描鏡頭的鏡芯
鏡頭左右排列如 (圖六) 及 (圖七)
此為後組照片,左邊的鏡頭呈典型的酒紅色反光
右邊的鏡頭則呈現粉紫色反光

 

     筆者在2021年三月於我國大陸地區的天文同好群看到有人提到該酒紅鏡頭,搜尋資料後,發現大陸地區攝影圈已流傳該鏡頭非常銳利,像場甚至可涵蓋中片幅 (中畫幅),且色差校正非常好,尤其適合近物攝影,但由於鏡片邊緣沒有消光,因此抗逆光效果差。但當時還沒有人嘗試長曝光拍攝天文攝影,因此沒有實際的星場影像,所以對於拍攝大量點光源的天文攝影而言,得更加保守看待該鏡頭的光學性能。

     在淘寶上販售這款 90mm f/4.28 線掃描鏡頭商家很少,且價格不便宜 (約1000~2000新台幣),外殼、調焦結構還是3D列印的聚乳酸 (PLA, polylactic acid) 高分子材料 (俗稱塑膠),但是在閒魚二手交易平台上,該鏡的價格卻十分便宜,並有大量不同賣家提供各式DIY方案,有些商家也販賣已組裝好的鏡頭,以下為單獨購買零件的大致價格。

鏡芯: 大概 40~60 人民幣 (約200~250新台幣) 

聚乳酸3D列印的外殼與調焦套件: 100人民幣 (約430新台幣) ,尾部為M42螺紋

鋁合金外殼與金屬製調焦套件: 260人民幣 (約1200新台幣),尾部為M42螺紋

M42轉尼康F卡口轉接環: 大概20人民幣 (約86新台幣) ,其他接口的轉接環多半也不貴。

     筆者前後購買了三個鏡芯,第一次買了一個鏡芯跟一套聚乳酸印的外殼與調焦套件,以及一個M42轉尼康F卡口轉接環,這次收到的鏡芯,其後組鏡片是反射 "酒紅色" 的經典酒紅鏡頭,經拆卸鏡片將邊緣塗黑消光後,組裝回去的拍攝效果,便如 (圖一) 所示。

     由於第一次購買並測試的效果不錯,又考慮聚乳酸印的調焦結構尾部M42螺紋感覺不太耐用,因此第二次購買時,改買了鋁合金外殼與金屬製調焦筒套件,這次又買了兩顆鏡芯,一顆作為備品,鏡芯同樣在收到後拆開作塗黑消光處理,如下方 (圖九)

 

圖九,拆卸後的 90mm f/4.28 線掃描鏡頭
鏡頭設計為六片四組
雙高斯結構 (Double-Gauss lens),
右側偏藍綠的鏡片是特定角度的
鍍膜反光所致,正面看為透明無色

 

     第二次購買的兩顆鏡芯中有一顆,後組鏡片呈現粉紫色反光,如 (圖八) 所示,不同於第一次購買的經典酒紅反光,此外另一顆經典酒紅反光的,拆開後鏡片的墊圈材質也不同於第一次購買的鏡芯,不過前後三顆鏡頭的鏡片形狀、安裝跟鏡筒內的通光尺寸看起來幾乎一樣。

     

圖十,天津一及其視向周圍的電離氫區
同為重光害區拍攝,單張曝光1分鐘,
總共曝光88分鐘,相機同為Nikon D5100

 

     上方 (圖十) 是採用後組鏡片為粉紫色反光款所拍攝,相對於 (圖一) ,整體星點的品質差異不大,但是中等亮星帶紫圈的比例多了不少,據猜測是由於手動對焦位置差異所致,由於 90mm f/4.28 鏡頭在對焦時,亮星的星點在焦內為藍色溢出,在焦外則為紅色溢出,星點最小的時候還有些紅色溢出,在拍攝 (圖十) 前調焦時,星點調得更小了,造成紅色溢出較多,產生更多帶紫圈的中等亮星,而拍攝 (圖一) 前對焦時,則犧牲了點星點大小,讓更多輕微的藍色溢出蓋住紅色溢出。


§總結

     總體而言,這款 焦距90mm 焦比f/4.28 的線掃描鏡頭比原先所預期的性能要好不少,在拆卸鏡片作消光處理並重新組裝後,光軸依然很好,顯然該鏡對裝配的精度要求不高,一般攝影鏡頭有時則會遇上裝配不良,星點變形非常嚴種或者不合焦的情況。不過以90mm焦段的鏡頭而言,焦比 f/4.28 稍慢,但以天文望遠鏡而言並不慢,這類望遠鏡作天文攝影用時,接上像場修正鏡後通常焦比在 f/5 ~ f/7 。且一些焦段相似但價格貴5~10倍的鏡頭,雖然焦比更快,光圈全開卻有明顯色差,縮光圈後亮星則會產生明顯的刺狀星芒,影響觀感。以下總結個人認為該 焦距90mm 焦比f/4.28 的線掃描鏡頭,以天文攝影而言的優缺點。

 

優點:

1. 價格便宜
2. 光學結構簡單,光軸穩定
3. 像場中央星點銳利
4. 星芒圓潤,無刺狀星芒
5. 前後移動對焦,且後截距 (back focus) 夠長,搭配常見的套件後可以轉接不同相機


缺點:

1. 在APS-C尺寸的感光元件下四角星點已彗差嚴重
2.
中等亮星有點色差
3
. 焦比較慢,只有 f/4.28
4. 無光圈葉,雖然也有改裝套件,但價格較不划算。

 

圖十一,兩支90mm f/4.28線掃描鏡頭
左邊採聚乳酸3D列印的外殼與調焦套件
右邊則採用鋁合金外殼與金屬調焦套件,
右邊款的調焦手感相比左邊款要滑順得多。


圖十二,經典酒紅款鏡芯 (前端鏡片視角) 與鏡頭

圖十三,經典酒紅款鏡芯 (前組鏡片視角)


圖十四,經典酒紅款鏡芯 (後組鏡片視角)
可以看到明顯的酒紅色反光


點擊查看其他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