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攝影的感光元件 (2) : 拍攝彩色影像

最後編輯時間: 西曆2023年05月22日 oldmiow 天文攝影單元式入門教學系列 天文攝影的感光元件 (2) : 拍攝彩色影像 在接收到望遠鏡或鏡頭成像而來的光時, 感光元件 上 的像素,其半導體結構中的電子,可以因吸收光子而激發, 這些激發的電子接着被蒐集起來,蒐集了越多電子,便表示該像素所記錄的區域,其成像越亮。 § 拍攝彩色影像 人類的視覺屬於三色視覺,意即有藍、綠、紅三色,人眼透過感測三色的多寡,判斷出顏色。因此 一般我們所認知的照片,也得能反映多種顏色,而這顏色,便是由藍、綠、 紅三色以不同比例組成。 不同顏色的光,實際上是不同波長的光,意即其光子有着不同的能量,比如紅光的單個光子能量較低,藍光則較高。只要光子能夠進入像素,並且激發電子,就能產生信號,但像素本身無法分辨產生電子的光子,到底是來自紅光,還是藍光,抑或是其他顏色的光,因此像素本身只能記錄亮暗,無法記錄顏色。 要得到彩色影像, 有兩大類做法,如下方 (圖一) 上部所示,第一類做法是在感光元件前方加上濾鏡,見 (圖二) ,比如以藍、綠、紅三色濾鏡分別拍攝,得到三張影像,接着再把三張影像合成在一起。由於大多數遙遠的天體,在短時間內沒有明顯可見的變化,因此這種拍攝方式,在天文攝影中尚能應用。但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方式難以應用,因爲 該做法必須得拍攝三次, 不光操作繁瑣,且拍攝物很可能在拍攝過程中變化 ,手持相機也無法穩定到三次都對到同樣的方位 。 圖一,兩種拍攝紅藍綠三色影像的方法 圖二,過濾不同顏色的濾鏡 因此,在 (圖一) 下部所展示的第二種做法,是在每一個微小的像素上都覆蓋濾色層 (濾鏡),使單一一次拍攝,就可以得到 包含 三種顏色資料的影像,只不過,一個像素只包含一種顏色,所以最後必須從旁邊的像素,以 插值 , 大概地「估算」 出某像素的其他兩種顏色,再合成得到彩色影像。這種做法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手機、數位相機、視訊攝像頭等等消費產品,所採用的做法,但由於該做法使用插值估計,而不是真正地拍攝下某像素位置...